http://www.1688jie.com/
http://www.1391688.com/
http://duilian.xihaoke.com
http://yiwuhq.xihaoke.com
http://www.zgjcom.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 正文

《中国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7  浏览次数:957
核心提示:中国结行业网 http://www.andegou.com这几年,有一种特别受宠的饰物中国结。  你看,在商店的橱窗里,在百姓的客厅中,在机关单
中国结行业网   http://www.andegou.com
这几年,有一种特别受宠的饰物——中国结
  你看,在商店的橱窗里,在百姓的客厅中,在机关单位的大门口;在欢庆申奥成功的人群中,在归国旅游的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颈上,都可以看到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中国结造型。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装点着中华大地。
  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它们或象征着幸福,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
  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怪不得海外的华人特别喜欢中国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一部分。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许多来华的外国人,离开时总不忘买几个中国结,准备送给亲朋好友。因为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
  [教学目标]
  1、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设计并运用“中国结”教学网站,把信息技术作为思想、方法与手段融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结巧夺天工、变化无穷的特点,更深层地了解中国结丰富的寓意,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通过组织学生在学习网站上阅读有关中国结的感人故事、美丽诗文,聆听激情澎湃的《我的中国心》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结不仅是民间杰作,更表现着一颗中国心,饱含着一份中国情。
  4、感受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5、让学生在网络学习的环境中加强信息技术的素养,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学习网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中国结的特点和寓意,体会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国心。
  3、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核心段落。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习在图文结合的学习中感受中国结的巧与美。特别要引导学生对“头”这个词的理解。通过观看中国结编织过程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表面上“头”指的是中国结由一根绳子缠结时的起点,实际上,在中华儿女心中,这个“头”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作为编织中国结绳子的一部分,不论多远,自己永远离不开自己的祖国。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网络学习的环境中加强信息技术的素养。
  2、了解中国结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头”字的含义。要让学生明白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把实物说明与事物的象征意义结合起来表达、理解,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1、 设计制作《中国结》——教学网站。
  2、福牌中国结、配玉中国结、盘长中国结、亲手编结的一枚中国结实物。
  [教学实录]
  一、回顾导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非常地喜爱中国结。(师打开学习网站,点击学习课文导航栏,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配读:你看,在——
  生:商店的橱窗里,
  师:在——
  生:百姓的客厅中,
  师:在——
  生:在机关单位的大门口;
  师:在——
  生(师生合):欢庆申奥成功的人群中,在归国旅游的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颈上,都可以看到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中国结造型。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装点着中华大地。
  二、理清文章脉落
  师(过渡):是啊!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活跃在我们的视野里,中国结的美随处可见,中国结在生活中与我们相伴相随,而这看似熟悉的中国结却有好多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地方。同学们,你们想对中国结有更多的了解吗?(想)请打开我们的“中国结”学习网站。点开学习课文导航栏,读读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看看你对中国结是不是又有了新的了解。
  生:(打开网站)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师:从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你对中国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啊?
  生:中国结代表着吉祥。
  生: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中国结。
  生:中国结是由一根丝绳编结而成的,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
  生:我了解到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
  ……
  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中国结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了解到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中外友人都喜欢它。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有同学说道: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那——,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之为杰作呢?(板书:杰作)
  生:巧夺天工的作品。
  生:完美的作品。
  生:优秀的,别的作品比不了的。
  生:……
  师:对呀,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别的作品都比不上的作品才可以称得上杰作。那——,为什么课文中要说中国结是杰作呢?(板书:?)来,让咱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就会找到答案。
  生:学习自读第三自然段。
  师:找到答案了吗?
  生:找到了。
  师:谁来说说?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中国结是杰作。“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师:(点击“民间杰作”,出示句子1)请同学们点开这句话。
  生:再请一名同学来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师:听了他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中国结编织很巧妙。
  师: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巧夺天工”这个词感受到的。
  师:“巧夺天工”是什么意思?
  生:(可多指几名学生相互补充)人工的精巧胜过了天然的雕饰。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师:难怪被称之为杰作呢!然而这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却只是由一根红色的丝绳编结而成,你们相信吗?(相信/不相信)我们的学习网站上就有一断中国结编织过程的小录相,你们想去看看吗?(想)
  生:点击观看“年年有余”编织视频。
  师: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回我相信了。这么精美的图案,竟然是用一根丝绳编的,真是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生:真是巧夺天工啊!
  生:……
  师:是啊!(出示句子1)“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范读,板书:巧夺天工 )来,让咱们一块儿来赞美一下这民间艺人的杰作吧!指课件,引生读。
  生:齐读句子。
  过渡:因为中国结巧夺天工被称之为杰作,还因为什么呢?
  生:还因为它变化无穷,样式很多。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把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
  师:(相机出示课件句2)来,让咱们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句2。
  师:中国结巧夺天工,变化无穷。你们想去亲眼目睹一下吗?(想)请同学们打开网站“民间杰作(图)”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中国结吧!
  生:学生在网站上自由浏览。
  师: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中国结,你有什么想说的啊!
  生:中国结的样式真是太多了,真可谓是“变化无穷”啊!(板书:变化无穷)
  生:这些中国结真是太漂亮了!你看,有的像梅花盛开,有的是年年有余,有的
  是五环奥运的标志。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生:……
  师:对中国结的喜爱情不自禁,对中国结的赞叹是不绝于耳。这就是叹为观止。(板书:叹为观止)来,让咱们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此时你对中国结发自内心的赞美来!
  生: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枚枚巧夺天工、变化无穷的中国结。
  过渡:这一枚枚的中国结给我们每个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说它是杰作呢?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说它是杰作。
  生结合刚才在网站上浏览的中国结图片和自己平时看到的中国结说每种中国结的寓意。
  生:我很喜欢这条鱼的中国结。它是一条金色的鱼,可以挂在家中的客厅里,象征着年年有余。
  生:我喜欢这个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国结。它鲜红美丽,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
  生:我喜欢这个同心结造型的中国结。它代表着两人永结同心,不分离。而且旁边还有一个“喜”字,代表着双喜临门。看到这幅图就感受充满了喜庆。
  ……
  师:今天,彭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中国结。大家看!(有“福”字挂牌的中国结,这是挂在我家客厅里的中国结,它象征着全家人幸福安康;有玉佩的中国结,这是挂在同学送给我的幸运星玻璃瓶上的中国结,它代表着我们的友谊长存;大的盘长结,这是挂在我教的武汉小学一年级6班里的中国结,盘长结代表着相随相随,团结一心……
  师(出示句子3)
  引读:一枚中国结就有一种寓意,一枚中国结就是一份心情,这鲜红、美丽、典雅的中国结造型,它是一种(象征),它是一声(呼唤),它是一句(赞美),它满溢着(喜庆),它蕴含着(智慧),它烘托着(欢乐),它燃烧着(热情),中国结所要表达的语言说也说不完,中国结所倾诉的声音是道也道不尽(板书:……)总之一句话,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看到了那一个个鲜红、美丽、典雅的中国结了吗?(看到了)中国结的寓意是这么的丰富,这么深刻!(板书:代表着)来,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句话吧。边读脑海里边想象那活跃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国结吧!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中国结不仅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它还表现着一颗中国心,饱含着一份中国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看看从中你又对中国结有哪些新的了解。
  生:(点击网站,出示四五自然段)自读课文。
  师:读完了这两段话,你对中国结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中国结是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不管如何曲折缠绕,始终围绕它的起点。
  生:中国结的起点就是它的“头”。“头”就是祖国,是乡土。是心连心的象征。
  师过渡: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我们读书,就要从那些含情脉脉的句子里读到作者那颗跳动的心!也有人说:“一件事一份情。”每一个感人的故事背后都蕴含着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情。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打开中国结网站,去感受一下我们跳动的心,去找寻那份真切的情!
  (老师点开导航栏中“中国情结”栏,学生自由品读结之诗文——褪色的中国结、我的中国心、余光中的中国结等)
  生:自己看故事,读诗文,相邻的同学可以议一议谈感受。
  师:同学们,大家在网站中去游走了一番,心情也随之浮浮沉沉,不能平静。哪些同学想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交流。(由学生来操作,讲台前的大屏幕上显示给全班同学看。如,谈对某个故事的感受就先点开那个故事,然后介绍那个故事的大意,再谈自己的感受。随后其他学生补充对这个故事的感受。)
  师:同学们,了解了这些深藏在中国结背后的故事,我们才知道中国结它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它更是中华儿女同根生,炎黄子孙心连心的一份中国情。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带着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静静地读一读文章,品一品文中蕴含着深意。
  生: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文章读到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慨,就把你的这些感受带到文章中间去,用你的朗读感别人,也感动自己吧!
  生:指名读,必要时师范读,齐读。
  (通过引读反复捶打“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这句话)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过渡: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朋友也喜欢。让我们把目光放眼世界,跨越我们的民族,倾听窗外的声音……
  生: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你听到了些什么?
  生:谈,读。
  师补充:2005年10月,肯尼迪中心北展厅内的“魅力北京”图片展,从天花板垂下的红丝线悬挂着400个中国结。一位法国友人说“中国结是一种象征,她连接着传统和现代,连接着东方和西方。”
  生:再读。齐读。
  五、总结全文
  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国结,却承载着这么丰富的情感内涵。人们喜欢它,因为它的美丽,它的典雅,人们更爱它,因为它燃烧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它浓缩了一份厚重的中华文明。中国结是中国心,中国情,是连接你我他的一座桥,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代表。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炽热的情感再读一遍课题吧!18、中国结。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中国结》教学例谈
  武汉小学  彭 锦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宗旨是通过在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正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中国结》课例的实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认识。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 整合
  [正文]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新时代人类创造性的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与课外之间的新型关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文以四年级语文《中国结》的教学实践为例,结合网络化教学理论和传统课堂教学体验,就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拓宽了信息渠道,丰富了教学资料来源。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传统的语文教学因教材的容量有限,学生所能涉猎的知识较少。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学中的教材不再是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教学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都可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
  《中国结》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它们或象征着幸福,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想象,可以从文字中了解中国结的外形特点及寓意特点,但是他们是否能真的感受到中国结艺的精巧以至于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显然,仅凭对文字的理解是不够的。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设计教学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资料库平台的功能,制作了“中国结”网站,其中各种各样的中国结图案。学生在初读了这段文字之后,进入网站浏览变化无穷、巧夺天工的中国结造型,感叹不已。这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心领神会。中国结的美丽自然刻在学生心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中国结》一课的教学中我是如何来做的呢,以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信息。
  《中国结》一课讲的中国结以它美丽、典雅的造型赢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它编织巧妙,变化无穷。它表现着中国心,中国情,寓意十分丰富。上课前,就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去观察,去发现中国结的美。再去图书室或上网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可摘录、可下载,存储到自己的信息夹中。既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他们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帮助学生整理信息。
  学生选择的信息涉及文章的各个方面,有中国结的图片,也有文字介绍;有关于中国结的编织方法的,也有中国结的民间故事等等。我就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将收集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将网站制作成“民间杰作”、“结之寓意”、“中国情结”、“结艺课堂”、“情系红结”五个版块。通过收集、整理工作,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和线索。
  3.课上指导学生运用信息。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往往想在课上一股脑地发布给同学们,但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信息资料适时地展示出来。如讲到“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一段时,学生没有见过中国结编织的过程,就很难理解那么漂亮的中国结怎么可能是由一根丝绳编成的。这时我将一段“年年有余”的鱼型中国结编织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后惊叹道,“原来中国结是这样编成的呀!”由此,难点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变革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其它任何教学媒体的最显着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的巨大作用。在多媒体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学习《中国结》这篇课文时,老师给了学生三分钟时间浏览网站,欣赏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图案,然后小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中国结是哪个造型,猜想它的寓意,会在哪些地方看到这样的中国结。学生带着他们发现美的眼睛在网络的世界里遨游,带着他们对中国结的喜爱合作讨论。此时,学生拥有的资源平台不仅仅是课本和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记忆,还有网络的广阔天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创设出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的协作解决问题搭建了一个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当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学习成果时,一名学生在他所在的站点点击他选择的图案,其他学生的计算机上会同时出现画面,听他发表意见,同时,参与到交流与讨论中来,确实起到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学生不必按某个固定的顺序来学习,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自主安排学习的速度、顺序和难易程度。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进程是自己确定和选择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没有一丝一毫的心理负担,内心充满了自信。在学习中,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这是学科整合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我们要做到的。
10-50-42-74-4
 
关键词: 中国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